第1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807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10分鐘,共有135位用戶收藏,14人推薦!
located in the west of henan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luoyang occupiesquite an important geographic location. it 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yellow river and is encircled by mountains and plains. to its east and west arethe hu lao pass and han gu pass which were essential domestic transportationjunctions in ancient times. to its north, mengjin county was an important ferrycrossing of the yellow river. thus, luoyang was selected as the capital city by13 dynasties starting from the xia dynasty (21st-16th century bc) in the 21stcentury bc. in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han dynasty (206bc-220), and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ui (581-618) and tand (618-907) dynasties, the cityexperienced a period of growth and prosperity and ranked as one of theinternational metropolitans of the time.
its long history endows luoyang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culture. the cityis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ere many chinese legends happened, suchas nvwa patching the sky, dayu controlling flood and the chinese ancestorhuangdi establishing the nation. the city is also famed as the 'poets capital'as poets and literates of ancient china often gathered there and left grandworks, including 'book of wisdom' ('daode jing'), 'han history' ('han shu') and'administrative theory of admonishing official' ('zi zhi tong jian'). religiousculture once thrived here. taoism originated there and the first buddhist temple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was located there. luoyang is also the hometown of manyof the scientific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such as the seismograph,armillary sphere, paper making, printing and the compass.
luoyang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the longmen grottoes areone of china's three most precious treasure houses of stone sculptures andinscriptions. 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the first buddhist temple and is honoredas the 'cradle of buddhism in china'. mt. mangshan is where ancient tombs ofemperors, nobles and literates in the past dynasties collected. the luoyangancient tombs museum is the world's first example of the kind and presentsthousands of treasures discovered in the tombs. shaolin temple is the place oforigin for chinese zen buddhism and the cradle of chinese martial art.landscapes in luoyang hold the same attraction as the cultural sites. whitecloud mountain, funiu mountain, long yu wan national forest park, ji guanlimestone cave and the yellow river xiaolangdi scenic area are all worth avisit. additionally, luoyang is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for its peonies. everyyear in april, the flowers blossom and attract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dining in luoyang is quite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various kinds of localdishes, including water feast, yan cai and others which use the famous yellowriver carps as an ingredient, together with the uniquely flavored soups, willgreatly satisfy your taste buds. luoyang's local specialties such as palacelanterns, bronze vessels and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ies will no doubt delightyour eyes and offer you ideal souvenirs. being a modern city as well, luoyanghas hotels of all standards which provide you quite a broad choice for yourstay. most of the hotels have reasonable room prices and perfect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is well developed in luoyang. beijiao airport has manydomestic flights extending to many large cities in other provinces. it's alsovery easy to get to luoyang by train because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railway lines long hai railway traverses the city and connects most cities ineast, west and central china. the convenient city buses and taxies can carry youaround the city. near the railway station, special tourist buses can take you tothe tourist spots in the suburban areas of the city.
luoyang, a charming city filled with the fragrance of peonies and theprimitive atmospher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is waiting and welcoming guests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utting the city into the list of your exploration inchina, you will get far more than what you expect.
the longmen grottos
the longmen grottos are on the yihe river bank, some 12 kilometers fromancient luoyang city, about 30 minutes' drive. it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important buddhist sculptures and carvings in china. the longmen grottos enjoy agood location where two mountains confront each other between which flows theyihe river.
the grotto was first carved in north wei dynasty, over 1500 years ago andexpanded through the succeeding east and west wei dynasties, north qi dynasty,north zhou dynasty,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was finally completed in northsong dynasty. over 500 years'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have created theprestigious world cultural sit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iseling activitieshappened in the tang and north wei dynasties, which lasted over 150 years.
spanning a length of around 1 kilometer on the hillside along the yiheriver, the niches resemble dozens of honeycombs dotting the area. there areabout 2.100 grottoes and niches, over 40 crematory urns, 3,600 inscribed stonetablets and over 100,000 buddhist images and statues. the largest one is 17meters high while the smallest is a tiny as 2 cm. one third of the complex areworks of the north wei dynasty. these masterpieces are the binyang cave, andlianhua( lotus cave). the impressive qianxi temple, fengxian temple, wanfo cave(ten thousand buddhist cave) are the highlights of the tang dynast's carvings.the longmen grottos are of great value in world sculpture history and it hasbeen listed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by the unesco. to protect such avaluable heritage si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well as some influential worldcultural organizations are trying hard to share this site with the whole word. alarge-scaled renovation was undertaken in __ to keep the grottos in goodcondition.
white horse temple
located at the 12 kilometers east of luoyang city, the white horse templeis one of the oldest buddhist temples in china and is renowned as the cradle ofchinese buddhism. although it is not the largest nor the most beautiful buddhismmonument in china, this temple with its large number of buddhism items housedthere, is well worth a trip.
an interesting legend related to the temple goes that a white horse carriedthe first buddhist script from india here in ancient time hence the name whitehorse temple. history records that the site was original the place used by thesecond han emperor-liu zhuang as a summer resort and for study. in 68 ad, whenbuddhism reached its heyday in india, two indian monks brought buddhistscriptures to luoyang on the back of a white horse. the emperor, who was adevout buddhism believer, built the temple to house the scriptures and named itwhite horse temple. it was said that there were once thousands of monks livingin the temple. it was even used as a refugee sanctuary during the social turmoilof wang ma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two monks who brought scriptures from india were buried here. manymonks from outside china have visited the monk and many of them have spent therest of their time in that temple. the famous tang dynasty monk-xuanzang startedhis 17 years long pilgrimage trip to indian from the temple. after returning,xuanzhang became the abbot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where he disseminated thescriptures of buddhism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guanlin temple
at the end of guanlin nan lu, guanlin temple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great general guanyu of the state of shu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the shu general guanyu was defeated, captured andexecuted by sunquan, the ruler of the state of wu. fearing revenge from guanyu’sblood brother liubei who was the ruler of the state of shu, sunquan ordered tosend guanyu’s head to caocao-ruler of wei in an attempt to deflect the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ath. caocao, however, was an admirer of guan's loyaltyand bravery. he ordered a wooden body be carved to accompany the head beforeguanyu was buried.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n the temple was first built. the complex wasdeveloped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was underwent several renovation andexpansion during the succeeding qing dynasty. it's now comprised of halls,temples, pavilions and guan's tomb. some valuable stone tablets with elegantcalligraphies are also found here. the place is very popular among the localswho worship the valorous general by burning sticks of incense.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an interesting old saying goes that suzhou and hangzhou are good places tolive, while luoyang is a good place to die. many of the ancient emperors,princes, generals and other public celebrities took this advice and left ordersthat they were to be buried in luoyang after their death. there are over 20ancient tombs dating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north song dynasty. a museumwas built at the site where many ancient tombs were excavated.
the museum is at the mang hill in the north suburb of the city, about 8kilometers from the city center. covering an area of around 3 hectare, it hastwo parts: the underground and above ground parts. the above ground partcontains a han-style gate, some halls. tomb models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handynasty, restored funerary objects and funeral rituals are displayed in theeastern hall.
the underground section is a tomb groups site which is about 7 metersunderground. there are north and south song dynasties hall, wei and jindynasties hall,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all and a hall for refined itemsexcavated from the tombs. many of the vividly painted murals, valuable relicsand a number of pottery figures are on display here. visitors can also find themodels of ancient tombs. 22 ancient tombs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styles aredisplayed here.
luoyang museum
luoyang served as the capitals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history has leftthe place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rare relics. many of these rarely seemitems can be found at the luoyang museum. the museum is located at the citycenter, very easy to find.
the museum's exhibition center displays refined ancient items includingbronze wares, ceramics, gold and silver artifacts and jade. these exhibitionsoffer a good illustration of the city's grand past.
luoyang peony
luoyang is renowned as: the city of peony. the city has long been famousfor its beautiful peony flowers. peony, has been called the king of flowers forits gorgeous charm and unbelievably beauty. the flower has been a symbol ofgrace in china. ancient chinese poets once compared peony with the beautiful andelegant ladies and thought the two were equally pleasant to the eye.
luoyang has a long history of planting peony. peony growing began toprevail in the region in the ancient sui dynasty, over one thousand years ago.in the tang dynasty, many famous gardens for peony were built and peony wasplanted on a massive scale. luoyang became the country's peony cultivation andtrade center in the song dynasty. luoyang peony is international famous for thepeony. luoyang's unique climate is well suited to its peony growing culture.luoyang is located in the temperate zone with favorable and humid climate allyear around.
luoyang peony is well-known for its big flowers and many varieties. eachyear, in late spring when the peonies are in full blossom, thousands of visitorsswarm to the city to enjoy the stunningly beautiful flowers. the internationalpeony festival held here annually adds even more fame to luoyang's peony.
第2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236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11分鐘,共有150位用戶收藏,20人推薦!
洛陽白云山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旅游從業(yè)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dǎo)游詞,導(dǎo)游詞是導(dǎo)游人員引導(dǎo)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寫導(dǎo)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洛陽白云山導(dǎo)游詞范文(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洛陽白云山導(dǎo)游詞1
大家好,我是陳心林,大家可以叫我“陳導(dǎo)”或“小陳”。好了,閑話不多說,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游覽白云山景區(qū)。
說起這個白云山,可不是處在廣東、福安,而是處在洛陽市區(qū)北180公里的地方,位于嵩懸境內(nèi),早在1992年就被評選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白云山景區(qū)總面積45平方公里,被分為5份。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公園門口,四根柱子亭亭玉立,大小疏密無間,就連牌匾的做工也十分精美。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而我卻想說:“看了白云山,黃山不想看?!?/p>
現(xiàn)在就請大家到白云峰上一覽白云山的秀美!現(xiàn)在我們看見的白云洞,深2米,寬6米,高3米,洞里有一條小溪奔流不息。關(guān)于這洞還有一個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在沒到四川峨眉山之前,就終日在此修行。再往前走,過了渾然一體的仙人橋后,通過了玉皇門,就到了號稱伏牛山“中原雪峰”的玉皇頂。它海拔2212千米是白云山公園的最高處,也是中原地區(qū)觀賞云海日出的最佳去處,這里還能看到這棵胖3·2米,覆蓋面積達60平方米的中原杜鵑王。如果你們在早一些來,就能將漫山遍野的七彩杜鵑裝盡相機里。
休息片刻之后,我們又重新踏上了旅行。如果前面的一草一木、一潭一溪都讓你陶醉,那么這就該讓你拍案叫絕。仔細側(cè)耳傾聽一下,相信你一定聽到了瀑布的聲音。沒錯,你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就是世界風光最罕見的絕妙景觀—“九龍瀑布嬉彩虹”。這瀑布高103米‘在崖壁上還有九條自然形成的巖絞,好像九條巨龍,青光粼粼,活靈活現(xiàn),每當風和日麗的中午,瀑布還出現(xiàn)道道彩虹,人站在瀑布前面,虛無縹緲,彩虹纏身,人走影移,絕妙無比。
祝各位今天的旅途愉快,再見。
洛陽白云山導(dǎo)游詞2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大家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中國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河南觀光旅游。我是此次行程的導(dǎo)游員小王,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此次河南之旅將由我們?yōu)榇蠹姨峁┤谭?wù)。在旅途中,如果你有什么意見或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們會盡可能滿足您的需求。最后,預(yù)祝大家旅途愉快!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現(xiàn)在我們從鄭州出發(fā),行駛在了鄭少高速上,途經(jīng)新密,登封,伊川和嵩縣,大約4小時就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白云山。在這段時間里我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白云山的簡介!
白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洛陽市嵩縣南部的伏牛山腹地,距離鄭州300多公里。__年8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__年9月,白云山更是力壓群芳,一舉奪得“中國最美的地方”第一名。被中央政治局委員__譽為“中原名山”,被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譽為“人間仙境”。
白云悠悠、林海莽莽、山俊石奇、飛瀑流泉是白云山自然風光的真實寫照;地跨三域、山水大觀、原始林海、避暑勝地是白云山的最大特色。白云山既有北國山水的雄偉之態(tài),又有南方山水的俏麗之容。有以白云山、玉皇頂、雞角尖為代表的山岳奇峰景觀,以唐代銀杏林、原始森林、高山杜鵑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黃龍井、白云湖為代表的瀑潭水域景觀,以春花夏綠、秋葉雪韻、云海日出為代表的物候氣象景觀。目前已開發(fā)有九龍瀑布、玉皇頂、白云山、原始森林、小黃山五大觀光區(qū)和白云湖、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候祠等景點。
說話間呢,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伊川境內(nèi)。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出自誰之口呢?對,是范中淹?!按蠹抑恢?,范中淹死后葬在何處呢?”看來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透過車窗向右看,大家看到一個白色塑像沒有?那就是范中淹墓園所在地——范園。范中淹既不是伊川人(江蘇蘇州人),生前又沒有在伊川作過官,那么他死后為什么要葬在伊川呢?他看中的是這塊風水寶地:墓園坐北朝南,背靠綿綿萬安山,前臨潺潺曲水河,西可以近望龍門山色,東可遠眺嵩山之雄。這種地勢是:大山勾了頭,不出王位就封侯。范仲淹的兒子后來做了宰相啊。
說到伊川,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杜康。三國時期,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杜康被尊為“酒祖”,傳說,杜康就是在伊川境內(nèi)的伊水河畔釀出了中國第一碗酒。現(xiàn)在在伊川縣城西南有杜園,園中有黑虎,白虎二泉,據(jù)說是杜康酒的發(fā)源地。
過了伊川,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嵩縣。嵩縣地處豫西山區(qū),屬洛陽市管轄。嵩縣旅游資源豐富,歸納起來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三山一水。三山指的是:白云山、天池山和木札嶺,一水指的是陸渾湖?,F(xiàn)在大家向左看,這個煙波浩淼的湖,就是陸渾湖。陸渾湖是我省幾大水庫之一。電影《任長霞》中白洋水庫水上抓賭的外景就是在陸渾湖上拍攝完成的?,F(xiàn)在在陸渾湖上已經(jīng)建成了水上樂園,有許多娛樂項目供游客游玩。在陸渾湖旁邊有二程故里等人文景點。二程指的是宋明理學(xué)了奠基者程灝、程頤兩兄弟。他們是我們河南嵩縣人,死后卻和范仲淹做了鄰居,葬在了伊川。
好了,朋友們,白云山景區(qū)的停車場已經(jīng)到了。我們的旅游車是藍白相間的旅游車,車牌號為豫a86505。我們的導(dǎo)游旗是紅色的。請大家緊跟團隊,以防走散。我們在此游覽時間是3個小時,現(xiàn)在是上午9:00,中午12:00準時在車上集合?,F(xiàn)在請大家關(guān)好車窗,帶好您的隨身物品,隨我下車游覽參觀。
景點講解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九龍瀑布景區(qū),而我們看到這個潭叫珍珠潭,那自上而下的涓涓細流,看起來若絲綢一般,卻以不可抗拒的神奇之力,將花崗石雕琢成九曲六珠,巧奪天工,世人罕見,故名珍珠潭,水下落后形成一潭池。據(jù)說從前常有猛虎沐浴,所以又取名浴虎池。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懸崖峭壁叫千尺崖,也叫白龍撞,它把高、陡、險、峻、奇融為一體。在這千尺崖上,由人工開鑿出一條長500米的洞中棧道,游客過棧道,進巖洞,曲曲折折,撲朔迷離。在千尺崖左側(cè)高險處一條白龍凌空飛下,名叫白龍瀑布,瀑布落差60多米,頗為壯觀。民謠唱到“白龍撞,天下絕,鷂鷹飛不過,神仙上不來”??梢娖涓唠U。大家知道,林區(qū)河道流經(jīng)上游數(shù)潭,在此高險處直瀉深澗,形成白色巨龍狂奔咆哮,從天庭躍下人間的壯觀氣勢,面對氣勢磅礴的白龍瀑布,諸位一定會油然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絕妙佳句。
曾經(jīng)《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的“當今世界自然風光中罕見的絕妙景觀”、“九龍瀑布嬉彩虹”曾轟動中外,使世人驚嘆,更有慕名而來者拍手叫絕,而現(xiàn)在“九龍瀑布嬉彩虹”這道“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的壯觀景色就展現(xiàn)在諸位面前。
請諸位仔細觀看,這道瀑布高達103米,溪水從上躍下深淵,形成百米懸簾,浪花飛濺,瀑聲如歌,亦水亦霧,蒸騰迷漫,在懸簾的巖壁上,天然形成九條巖紋,形似九條巨龍,青光鱗鱗,搖頭擺尾,活靈活現(xiàn),若得晴天麗日,陽光照射,在大約上午九點左右,瀑布還可現(xiàn)出道道彩虹,人站瀑前,虛霧沐浴,瀑風拂袖,彩虹纏身,人走影移,奇妙無比,再看瀑布周圍,萬木蔥郁,花草各異,奇石秀山,風景無限,如若陶淵明游跡于此,定會再賦《世外桃源》。
我們游覽完了九龍瀑布景區(qū),現(xiàn)在呢,我們要游覽玉皇頂景區(qū)了。這兒就是白云山森林公園的玉皇頂觀光區(qū),在這里大家可以觀云海日出,還可賞高山杜鵑,看到眾多的自然景觀,游覽玉皇頂。
大家都知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含意吧!玉皇頂植物的帶狀分布就是很好的說明。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逐漸降低,山上的植物也因而垂直分布,從下往上,大家在登山的途中就可依次看到不同的植物帶,有闊葉混交林、紅樺林、箭竹林和高山杜鵑林,帶狀分布十分明顯,被專家學(xué)者譽為“天然博物館”。
眼前的層層石階就是通往玉皇頂?shù)奶焯?,這層層石階從下而上共有198級。前面就是玉皇門了,“若望重登靈宵殿,舉步必過玉皇門”。因為只有通過玉皇門,才能最終登上玉皇頂,觀日出,看云海,賞美景。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此刻站立的地方就是號稱伏牛山“中原高峰”的玉皇頂,海拔2212米,為本公園最高峰,因主峰直插天宮,頂如皇冠而得名,是中原地區(qū)觀賞云海日出的最佳之地。這就是著名的玉皇頂高山杜鵑林,它約有一千多畝,“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而玉皇頂?shù)亩霹N花卻在5~6月份開放,可見,這里氣候的高寒了。大家再看這棵杜鵑樹,它是千畝杜鵑林中最大的一棵號稱“杜鵑王”。樹圍3。2米,覆蓋面積60平方米,為中原所罕見。
玉皇頂觀光區(qū)還有眾多的.自然景觀等待我們?nèi)ビ^賞,如雞角尖、楊帆石、虎跳峽、通天窟、石船、浴仙池、天鼠尋月、金牛石等。好了,朋友們,關(guān)于白云山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拍照留念,半小時后我們在門口集合,去下一個旅游景點!謝謝大家。
洛陽白云山導(dǎo)游詞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州白云山游玩。白云山位于廣州市白云區(qū),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風景勝地,歷史上羊城八景中的“白云晚望”、“菊湖云影”等都在白云山里。
來到白云山腳下,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芬芳滿園的云臺花園,里面有許多奇花異草。最神奇的是花園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花鐘,這個花鐘是由12種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組成的,每到一個時刻,就會有一種花開放,告訴你現(xiàn)在是幾點鐘。
沿著林蔭大道,來到白云山腰,眼前看到的是散落在湖光山色和峰巒疊翠間的能仁寺、黃婆洞水庫等景點。關(guān)于黃婆洞水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小時候家里貧窮,便到海南學(xué)習紡織技術(shù)。轉(zhuǎn)眼間,幾十年過去了,黃道婆由少女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婆,特別思念家鄉(xiāng),就踏上回鄉(xiāng)之路。路上經(jīng)過廣州白云山,看到人們生活貧困落后,就留下來向大家傳授紡織技術(shù)。后來,為了紀念黃道婆,人們就將黃道婆住過的地方稱為黃婆洞。
沿著蜿蜒盤旋的山道向上,我們來到了景色迷人的白云山頂。這里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鳴春谷、摩星嶺、九龍泉等。鳴春谷在山頂中央,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然鳥籠。它座落在白云山風景區(qū)的天南第一峰與九龍泉之間的滴水巖谷地上,占地約五萬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鳥籠景區(qū)、鳴禽掛廊區(qū)、珍稀鳥區(qū)三部分。這里的鳥兒特別多,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種豐富。它們鳴聲清脆,那婉轉(zhuǎn)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讓人聽了心曠神怡,連滿身的疲倦和煩惱都煙消云散了。在鳴春谷大門入口處一側(cè)還可看到極富情趣的“馴鳥表演”,有小鳥騎車、小鳥升旗、小鳥尋寶等等,特別有趣。摩星嶺是白云山的最高峰,海拔382米,登高遠眺,可以看到廣州市的全景。
白云山為南粵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它聚攏著三十多個山峰,山體相當寬闊,總面積20。98平方公里。每當霏雨綿綿,云霧繚繞于黛山蔥綠間,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
游覽完了白云山的美景,我們的行程就此結(jié)束。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今后我們將以更以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為大家提供旅游幫助。謝謝!
第3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234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14分鐘,共有270位用戶收藏,14人推薦!
今天我們云拜謁一位圣人參人,參觀一處圣地,那是令世界華人崇敬向往的地方,它就是武圣人關(guān)羽的葬首處--關(guān)林。
關(guān)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運城市)人。關(guān)羽才兼文武,絕倫逸群,通經(jīng)熟史,驍勇善戰(zhàn)。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敗走麥城,被東吳孫權(quán)殺害,終年五十九歲,生前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死后蜀后主劉禪追溢他為"壯繆侯"。
"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惟公號帝君"。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關(guān)羽之所以脫穎而出揚名天下,正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以儒學(xué)立國的國度,幾千年的道德觀念是"仁、義、禮、智、信",關(guān)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義仁勇"壯歌,他的品德與我國傳統(tǒng)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無比敬仰,成為封建社會的人倫楷模,以至于"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根據(jù)禮制,皇帝的墓稱"陵",王侯的墓稱"冢",百姓的墓稱"墳",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稱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關(guān)羽被封為武圣,所以在中國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這處埋葬武圣關(guān)羽的"關(guān)林”了。
關(guān)林始建何時已無從稽考,現(xiàn)存的關(guān)林位于洛陽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間加以擴建,形成現(xiàn)今占地180畝的規(guī)模。關(guān)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宮殿式樣建造的,它以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筑的布設(shè)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嚴謹有序,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內(nèi)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蒼翠,掩映殿字樓閣,使關(guān)林別具林園特色。歷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記載有關(guān)關(guān)林的滄桑歲月。
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氣魄宏大的關(guān)林廣場。廣場中央的舞樓,是祭祀關(guān)羽時獻戲的舞臺。舞樓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為前臺,不設(shè)山墻,從建筑形式看,它把前臺的歇山式頂和后臺的硬山式頂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頂,使整個建筑的外觀宛如一座重榴樓閣拔地而起,蔚為壯觀。如此巧思設(shè)計,精妙構(gòu)筑的舞樓,殊為罕見,是中國早期舞臺的精華之作。
關(guān)林大門建于清代,兩邊的八字墻上篆書"忠義仁勇"4個大字,昭示著關(guān)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門鑲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顆金黃色乳釘,標志關(guān)羽的至崇地位。門外這對白色大理石石獅,雄健威武,是洛陽地區(qū)現(xiàn)存明代石獅中最大的一對。請再往大門東西兩側(cè)60米處看,高高聳立的是對稱的三門道石牌坊'坊額上都是頌揚關(guān)羽的題字。
儀門為關(guān)林第二道門,建于明萬歷二十年,原為關(guān)林大門。清代擴修大門后,改此門為儀門,取"有儀可象"之意。正門額上懸有慈禧太后所題"威揚六合"匾,意思是關(guān)羽的英各威震天下。儀門檐后檐下訪上繪有大幅反映關(guān)羽生平事跡的故事圖等,再現(xiàn)了關(guān)羽當年激戰(zhàn)沙場的生動場面。大家注意看儀門上的乳釘只有49枚,為什么和大門不;樣呢?噢,有些朋友已經(jīng)猜對了,這是因明代修此門時關(guān)羽的封號還是侯爵的緣故。 在儀門東西次間與盡間的五花隔墻上,各鑲嵌刻石一方。東側(cè)為岳飛畫"關(guān)圣帝君像",相傳是岳飛因緬懷關(guān)羽的英勇忠義而作。西側(cè)為"關(guān)帝詩竹",寬54、高120.5厘米。畫面上有兩竿竹子,一竿枝葉飄飛,宛如狂風襲竹,一竿枝葉低垂,又似驟雨落葉,所以又叫"風雨竹"。這幅竹畫妙就妙在全部竹葉組成了一首詩:"不謝東君意,丹表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由儀門到大殿之間這條長35米、寬4米由石欄板夾筑的甬道,是我國關(guān)廟中惟一的一條石獅甬道,被 譽為"洛陽小盧溝",關(guān)林有三個最絕妙的景觀,這是第一絕。據(jù)碑文記載,現(xiàn)在的甬道重修于明萬歷四十七年,這是在洛商客捐資,依帝王宮殿式樣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個石獅,它們分立在甬道兩旁,像兩列衛(wèi)士夾道護衛(wèi)。這些石獅沒有兇猛威嚴之感,個個活潑生動,逗人喜愛。這些可愛的石獅,給關(guān)林的莊嚴殿宇、蒼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無限生機和溫馨氛圍。
甬通東西兩側(cè)分別坐落著鐘樓和鼓樓,兩樓建筑形制一樣。中國的寺廟里,多有鐘鼓樓,晨鐘暮鼓不僅作為報時之用,更為隆重的祭祀平添幾分神秘與神圣,關(guān)林的鐘鼓樓,起的便也是這個作用。
焚香爐位于甬道兩旁,東西各一。明清時期,關(guān)林每年要舉行春秋二祭,按當時朝政祀典規(guī)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臺之上拜殿之下進行,隆重而熱烈。為了防止廟宇著火,保證殿堂安全,就在月臺下建焚香爐兩座,可見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識。焚香爐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頂,為清代所建的磚砌仿木構(gòu)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磚雕藝術(shù)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磚雕"騰龍戲珠"、"松樹麒麟"、"雙獅戲繡球"和"歲寒三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側(cè)焚香爐后壁的大幅磚雕"歲寒三友"圖,它寓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之意于畫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風亮節(jié)、博大正氣,構(gòu)圖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臺兩側(cè)有龍頭柏和風尾柏,西為龍頭柏,東為鳳尾柏。龍頭柏因柏樹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龍頭而得名。風尾柏樹根裸露,成扇面形,環(huán)紋極密,似鳳凰尾巴。
月臺之上,前為開敞的拜殿,后力宏闊的大殿,兩者相連,渾然一體,巍峨壯觀。拜殿為五開間卷棚式建筑,為祭祀關(guān)羽時百官僚屬謁拜之場所,又稱為"啟圣殿"。拜殿雖梁架結(jié)構(gòu)簡單,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斕,與高聳的赤柱相映生輝。拜殿下高掛著一塊塊歌頌關(guān)羽的匾聯(lián),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親自書寫的"聲靈于鑠"匾和"翌漢表神功龍門并峻,扶綱伸浩氣伊水同流"聯(lián)。拜殿西端放置著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所用的"青龍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氣,每每吸引著游客前來一試身手,領(lǐng)略當年關(guān)大將無尚英風。
大殿為關(guān)林最大建筑,位于關(guān)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為尊的建筑意圖。大殿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單檐廡殿頂式,高近20米,面闊7間,進深3間,總面積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殿四周飛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錯,檐柱聳立,繞以回廊。大家抬頭看大殿四據(jù)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種說法說他們分別是龐涓、韓信、羅成、用瑜,只因為他們都曾背信棄義,遭世人唾罵,被稱作歷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盡人",他們與關(guān)羽的浩然正氣形成鮮明對比,讓他們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慈禧太后題的"氣壯嵩高"匾。大殿門窗雕飾精美,看大殿正門,自東向西的高浮雕是關(guān)羽生平故事十桃園結(jié)義、三英戰(zhàn)呂布、斬蔡陽、水淹七軍、三結(jié)義、三顧茅廬、斬車胄、單刀赴會、挑錦袍、戰(zhàn)呂布、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無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現(xiàn)了明代木雕藝術(shù)的杰出水平。而且這些木雕因為有高大寬闊拜殿遮蔽,所以較少遭受風吹雨蝕,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鮮艷如初。大殿內(nèi)現(xiàn)有塑像五尊,中間這位帝王裝扮、神圣莊嚴的就是關(guān)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為我國關(guān)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兩側(cè)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倉、沉著穩(wěn)健的廖化、深謀遠慮的王甫、英姿颯爽的關(guān)平。我們走到大殿后門,看這組正對后門的高浮雕 ,中間這位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脂、身著綠戰(zhàn)袍、手拂長髯、睿智英武的關(guān)羽像,真實地再現(xiàn)關(guān)羽音容笑貌。羅貫中據(jù)民間傳說關(guān)羽是個紅太陽大漢的說法,塑造出了《三國演義》中一個肝膽俠義、正氣凜然的關(guān)將軍形象。這個關(guān)羽像就是依羅氏描述雕塑的,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關(guān)羽左右則分別是扛大刀的忠誠侍衛(wèi)黑臉周倉和儒雅英氣的義子關(guān)平。
走出大殿來到二殿,光緒皇帝題的"光昭日月"匾高懸于正門上。二殿是關(guān)林現(xiàn)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開間單檐廡殿頂式,面闊5間,進深3間。前后檐下主要繪有反映關(guān)羽驍勇善戰(zhàn)的故事圖。殿內(nèi)塑有關(guān)羽戎裝坐像,旁邊侍立手持大刀的周倉和手捧璽印的關(guān)平。二殿后門有一對圓雕盤龍石墩,設(shè)計之巧在石刻中罕見。整個看來似一方柱體,細看則見是由一條龍盤纏,龍的眉、眼、唇、須乃至片片龍鱗無不點畫到位,而且龍的氣勢不減,真可謂絕!
二殿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座"配殿",東為"圣母殿",內(nèi)主供關(guān)羽夫人胡氏。西為"五虎殿",內(nèi)供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五位虎將。
結(jié)義柏和旋柏長在三殿前,西為結(jié)義柏,東為旋柏。結(jié)義柏為一棵三叉柏,樹身在一人多高處分為三枝,而三枝樹權(quán)粗細相當,正合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之意,故名為結(jié)義柏。旋柏則如螺旋一樣生長,不僅樹干旋生,而且連大小枝條都呈旋轉(zhuǎn)狀,甚為罕見,被列為中國"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為五開間硬山式建筑,因殿內(nèi)原有關(guān)羽睡像,故稱"寢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頭外伸,刻以龍首,可謂群龍相聚,氣勢非凡,這在斗拱木作中比較少見,非常有價值。三殿額枋上彩繪表現(xiàn)關(guān)羽英勇形象的三國故事畫面。殿內(nèi)塑關(guān)羽夜觀《春秋》像,關(guān)公左手捋須髯,右手持《春秋》,神情專注,研讀《春秋》,再現(xiàn)當年秉燭達旦情景。殿內(nèi)還有采用先進工藝制成的關(guān)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圓睜,頗能吸引入。殿內(nèi)后壁為氣勢恢宏、場面宏大的"關(guān)帝出巡回宮圖"彩色壁畫,展示出關(guān)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風。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兩座石坊,分別為明清所建。前面這座寬10米,高6米,正額題"漢壽亭侯墓",為明萬歷三十二年(16__年)由欽差太監(jiān)胡濱所書。后面這座規(guī)模較小,正額題"中央宛在",意思是關(guān)羽的頭顱依然在此,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韓弟子高鎬所書。兩坊柱各面分別題刻不同時期對聯(lián)九副,書體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對關(guān)羽忠義仁勇品行極盡贊美之辭,充分反映出關(guān)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義參天地,道衍春秋"、"浩然之氣塞天地,忠義之行澈古今"等。
緊靠石坊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該亭為八角攢尖歇山項,碑亭結(jié)構(gòu)復(fù)雜,它集歷代斗拱之優(yōu)點,拱昂上下連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眾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據(jù)式閣樓外觀。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繪成綠、藍、黃、紅諸色,富麗華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構(gòu)件架接勾連,其用力之均衡、構(gòu)筑之奇巧、造型之典麗,盡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經(jīng)歷了300余年暴風驟雨,依然穩(wěn)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國亦為數(shù)不多,此為關(guān)林第二絕。亭內(nèi)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龜趺座,碑首雕刻盤龍,碑額九疊篆書"效封碑記",碑陽正書:"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guān)圣大帝林",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關(guān)羽最高封號,碑陰是康熙五年董篤行撰寫的《關(guān)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對研究關(guān)羽的生平事跡以及封號建廟等情況,提供詳細資料。朋友們,看到這林碑亭華麗典雅,美妙絕倫,您可知道它凝聚著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誠之心!新加坡華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前來拜謁關(guān)林,瞻仰圣容,見林碑亭彩飾剝落,木構(gòu)朽壞,于是概然捐資8萬元重修碑亭,才使這座經(jīng)典之作煥然于天日。
最后面這個高在豐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關(guān)冢了。據(jù)《三國制·武帝紀》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陽,權(quán)擊斬羽,傳其首。"這則史料說的是孫權(quán)殺關(guān)羽,但又恐劉備興兵報仇而使的嫁禍之計,但被 曹操識破,曹操將計就計追贈關(guān)羽為荊王,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城南十五里, 即今關(guān)林。古今中外,世間關(guān)廟何只千萬,只有關(guān)羽葬首處的洛陽關(guān)林、葬身處的當陽關(guān)陵、出生地的解州關(guān)帝廟稱為三大關(guān)廟。尤其是洛陽關(guān)林作為埋葬武圣關(guān)羽首級的圣地,是我國惟一的家、廟、林三把合一的古遺存,亦是封建品級最高、地位獨尊的"武圣陵寢",位居全國三大關(guān)帝廟之首。
關(guān)林土家南墻有清康熙時期修筑的石墓門,額題鍾靈處",門兩側(cè)行書對聯(lián)一副"神游上宛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深切地表達了對關(guān)羽的懷念之情。民國二十五年,國民黨將領(lǐng)張學(xué)良等見關(guān)林土家圍墻毀壞,遂倡議集資,"培而新之",并立碑銘記。1998年,臺灣富景集團連萬生先生在捐資30萬修鐘鼓樓、儀門廣場之后,又捐資15萬元,再次對此圍墻進行重修。臺灣同胞報效祖國,保護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對關(guān)羽的真誠愛戴尊祟之情,令人感動!
參觀完關(guān)林,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關(guān)林第三絕--"關(guān)林奇柏"。關(guān)林古柏參天,蔚茂成林,浮蒼滴翠,與紅墻綠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輝映,頗具特色。尤其是風中登上關(guān)家南望,看到的是柏葉飛舞,碧浪翻卷,如綠海疊翠。所以,自古以來這里就有"關(guān)林翠柏"、"關(guān)林疊翠"的美譽。關(guān)林的柏樹有800余株,樹齡最老的達700余歲,樹干圍最大的達1.2米。
最后,我要給朋友們說一說關(guān)林朝圣大典活動。千百年來,關(guān)羽的忠義仁勇精神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祟,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淮則,朝廷達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華人更是把關(guān)羽奉為平安神和武財神,香火之盛,無以復(fù)加!海外華人紛紛來關(guān)林尋根謁祖,他們一致要求關(guān)林祖廟恢復(fù)設(shè)壇致祭,以答神明。為了滿足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高漲的祭關(guān)熱情,1994、1997、1999、__年,關(guān)林成功地舉辦了四屆"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guān)林國際朝圣大典"。大典期間中外游客云集,關(guān)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華人不遠萬里前來祭拜關(guān)帝。而且從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舉辦一次"朝圣大典"
第4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425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9分鐘,共有132位用戶收藏,18人推薦!
牡丹是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花卉,原為野生植物,與荊棘無異,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青藏高原、黃河流域、巴山秦嶺、山西的中條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區(qū),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陽栽培,據(jù)史料記載: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時期《隋志·素問》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華"的記載。自隋以來,牡丹在民間栽培的基礎(chǔ)上,開始進入皇家園林,成為宮廷的寵物。公元604年隋場帝建都洛陽,辟西苑周200里,多種牡丹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家牡丹園。及至唐宋,洛陽一直處于國都、陪都地位,栽培、觀賞牡丹之風日盛。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當時狀況的真實寫照?;始覍m苑,寺觀園林,私家花園鱗次櫛比,宋代理學(xué)家邵雍寫有"人間佳節(jié)唯寒食,天下名園重洛陽"之名句,可想當時洛陽園林之盛,花卉之壯觀。每至春暖花開時"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成為京城洛陽的亮麗景觀。詩人劉禹錫的"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馬光的"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叢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xué)群花。"均描繪出唐、宋時期洛陽人們賞花的狂熱程度。
中國的著名花卉數(shù)百種,各顯其長,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極高。它花朵碩大,品種繁多,姿色萬千,冠壓群芳。"觀古今花譜,佳麗360多種,無一可與牡丹倫比。因此,被譽為"花中之王"。而洛陽地處中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適于牡丹生長發(fā)育。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洛陽做官時,他飽覽了洛陽名勝古跡,對洛陽牡丹情有獨鐘,著有《洛陽牡丹記》。他的"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的詩句道出了洛陽牡丹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據(jù)說,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們不以為貴,常割其為柴,有個青年十分憐惜,將其移植院內(nèi),精心護養(yǎng)。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繡有大朵的牡丹。這個青年納悶,正要相問少女忽然不見了。展開繡帕,但見上面題有一首詩:"芳名洛陽花,邙嶺為我家。感君情意重,來春見奇葩。"到了第二年春,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豐碩艷麗,婀娜含情,從此他便以種植牡丹為生,家境日見豐裕??磥恚瑐髡f中的這位后生該是洛陽最早的"牡丹種植專家"啦。
自唐代以來千余年間,洛陽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洱埑卿洝分杏涊d:"洛人宋單父,字仲孺,能詩,善種植之術(sh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shù),上皇(唐玄宗)召至驪山植萬本,色各別,賜千金歸,宮人呼為花師。"歷代文人學(xué)士吟詠洛陽牡丹流香吐馥、曠代絕姿的詩句美不勝收。唐人王亦真寫洛陽牡丹:"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大詩人白居易在《買花》一詩中寫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于悟",此詩道出了洛陽牡丹的珍貴及人們對牡丹的摯愛。
據(jù)說唐太和年間,暮春之日,唐文宗李昂在內(nèi)殿賞牡丹花,問畫家程修己:"今京邑傳唱牡丹詩,誰為首?"程答:"中書舍人李正封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昂聽罷贊不絕口,便稱洛陽牡丹"國色天香",于是牡丹便有"國色天香"之譽。
千余年間,洛陽牡丹佳品迭出,千姿百態(tài),艷麗迷人。歐陽修的"客言近歲花特異,往往變出呈新枝"道出了真諦。歷史上最盛時牡丹品種可達119個。現(xiàn)在已達500多個品種,概括地說,可分為"三類、九色、十型"。三類,即單頭類、重頭類和混合類。這個是按當年每枝上的花朵數(shù)分類,一朵的為單頭花、二朵的為雙頭花、三朵為三頭牡丹。九色是指紅、粉、紫、藍、黃、白、綠等花色,這是按牡丹的顏色分類。十型主要根據(jù)洛陽牡丹花瓣的多少、大小、排列方式及花朵的形態(tài)特征分類。19世紀,英國進化論學(xué)者達爾文在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里曾援引洛陽牡丹的生態(tài)變異,作為他《進化論》學(xué)說的佐證。宋時,洛陽姚姓人家的姚黃和后周宰相魏仁博家培育的魏紫分別被稱為花王、花后。"姚黃一枝開,眾艷氣如削"。元豐年間,洛陽進獻宋神宗姚黃一朵,花大一尺二寸,神宗興奮不已,競不顧他那君臨天下的身份,把花插到頭上,可見,皇帝對牡丹的癡迷程度,并從此傳為佳話。
唐宋以來,不少文人騷客不惜洋洋灑灑為牡丹作詩撰文,形成洋洋大觀的牡丹文化,并演繹出眾多有關(guān)牡丹的神話傳說、軟聞趣事。
傳說,天授二年臘月初一,西京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興醉筆寫下沼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吹。"百花懾于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不違時令,閉蕊不開。武則天盛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發(fā)配洛陽,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難,體如焦炭;卻根枝不散,在嚴寒凜冽中挺立依然,來年春風勁吹之時,花開更艷,被譽為"焦骨牡丹"。
對牡丹的另一傳說,則是唐明皇李隆基偕楊玉環(huán)夜游長安宮沉香亭,這位"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貴妃,聞聽洛陽牡丹已盛開,而禁苑中的木芍藥尚含苞末綻,遂使宮人擊鼓催之,花仍不開,她一怒之下,將牡丹全部貶到洛陽??赡档さ搅藮|京洛陽,剎那間,百花枝頭燦爛輝煌,一齊綻放。其實,以科學(xué)態(tài)度觀之,西安雖和洛陽在同一緯度線上,但溫、濕度較洛陽均稍低,洛陽則西隔崇山峻嶺,又在邙山之陽,較長安春早之故。為此,一代詩仙李白有《清平調(diào)》詞"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東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之句譏諷楊玉環(huán),由是貴妃銜恨,貶抑一代詩仙李太白,終生郁郁不得其志。
這些傳說顯示出牡丹不畏淫威、堅貞不屈的風格,也正是中華民族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的寫照。
自從洛陽牡丹享譽國內(nèi)外之后,前來求購的絡(luò)繹不絕,隋、唐兩代中日交往頻繁、洛陽牡丹傳至日本,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寶。我國的鄰邦朝鮮、韓國也廣為栽培,隨后,美洲、歐洲不少國家也相繼引種,把洛陽牡丹稱為"中國花"或"天都神花"。北宋末年,中原兵陷,洛陽宮苑毀于一旦,牡丹的栽培、繁殖也隨之衰微,移至南宋京城杭州。明亮靖年間毫州、曹州人自洛移植牡丹,成為新的牡丹勝地。四川天彭、江蘇鹽城均有洛陽牡丹名品栽種,自此,洛陽牡丹遍及神州。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歷盡滄桑,洛陽牡丹只剩下30多個品種。1959年秋,周思來總理視察洛陽拖拉機廠,專門詢問洛陽牡丹的情況。周總理的關(guān)心引起了洛陽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迅速恢復(fù)擴大種植面積,相繼在王城公園、牡丹公園;西苑、南關(guān)花園,開辟了牡丹觀賞區(qū),并在郵山新建國色牡丹園,洛浦公園形成了十公里牡丹長廊,并建起千畝牡丹基因庫;洛陽市人大常委會把牡丹定為市花,于1983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從此,處處牡丹,戶戶天香,牡丹品種發(fā)展到500多個。每年花會,姚黃、魏紫、青龍臥墨池、貴妃醉酒等牡丹名品,各呈嬌態(tài),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癡、如醉、如夢、如幻。洛陽王城公園曾創(chuàng)下一天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的記錄?;ㄊ⑵冢莾?nèi)居民蜂擁往觀,萬人空巷。正是:"看花看到牡丹月,萬事全忘自不知。"
與牡丹花會相映成趣的是洛陽牡丹燈會。洛陽燈會,姑于隋、唐,1000多年來,已成為人們喜慶節(jié)日的一大習俗。近年來,洛陽花燈聲譽鵲起,成為我國三大燈會之一。晝賞牡丹夜觀燈,把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推向高潮。每年牡丹燈會,千道流霞染醉漫天星斗,萬家燈火搖醒沉寂夜空。彩燈如詩如。畫流光溢彩,令你辨不清是置身仙境還是人間。更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初冬,全國競選"國花"領(lǐng)導(dǎo)小組通過新聞界披露候選國花方案是:一國一花--牡丹。此時,一場早镕的大雪使九朝古都披上銀裝,而洛陽耐火研究院花圃一株牡丹卻適時傲雪怒放,人們奔走相告,無不先睹為快。新華社等數(shù)十家新聞單位爭相報道,驚呼"國花評選傳佳音,牡丹應(yīng)知雪中笑"的百年奇觀。
近年來,洛陽牡丹不僅走出了國門,而且還遠銷到日本、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qū),結(jié)束了牡丹"能看不能買"的歷史。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項技術(shù)都有新的突破,基本上達到了"花開花落隨人意,春來秋去不相關(guān)",為進一步開發(fā)洛陽牡丹奠定了基礎(chǔ)。
宋人李格非曾記述:"天下之治亂,侯于洛陽之興衰,洛陽之興衰,侯于園圃之興廢。"時序更替,滄海桑田,無不向人們昭示著一個哲理:國興則花榮。今天,我國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牡丹猶如東方之彩霞,裝扮著中華大地的錦繡河山。牡丹,這個千古花魂,訴說著我們中華民族圖強思變的史詩。牡丹為洛陽著裝,洛陽為牡丹揚名。牡丹與古都榮辱與共。花開歌盛世,花謝孕生機;牡丹是洛陽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紐帶與橋梁,牡丹,是古都的美學(xué)徽章,它將伴隨洛陽前進的步伐,邁向新的輝煌。
第5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438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14分鐘,共有142位用戶收藏,14人推薦!
朋友們:
今天我要帶領(lǐng)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里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xù)續(xù)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chuàng)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府正式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fā)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搬屧础奔捶鸾讨l(fā)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fā)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wù)院又公布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__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chuàng)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第一次被毀,其后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后又毀建不斷,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是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jīng)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xiàn)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jīng)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guī)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溫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歷史有關(guān)呢?
關(guān)于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jīng)”說。據(jù)在關(guān)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jīng)、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jīng)”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yīng)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jīng)、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wù)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八隆弊旨丛从邙櫯F寺之 “寺”字。再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說到白馬寺,不少游人都會把它和“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jīng)”早560多年。
我們眼前的這兩匹石馬,原是宋代太師太保、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優(yōu)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它們遷置于山門前。大家看到的這座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頂部,木質(zhì)匾額上的“白馬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個門洞,象征著佛教所說的“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磐之門。三個門洞都是用磚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從字體上看此種券石應(yīng)是東漢遺物,是白馬寺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文物。
白馬寺山門內(nèi)西側(cè),有一巨大的半截殘碑,殘高約1.7米,寬1.4米,相傳此碑為宋代翰林學(xué)士、著名文人蘇易簡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長行通寫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幾排寫出來,別具格式,故稱“斷文碑”,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山門東側(cè),為元代所遺存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通高3.5米,寬1.15米,碑額“洛京白馬寺祖庭記”八字為篆書。此碑立于元代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華嚴名僧仲華文才撰文,內(nèi)有“上夢金人,自西飛至,身光煒,以遲旦告所夢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訪至天竺,遇沙門迦攝摩騰、竺法蘭 ”等句子,碑文稱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并說“釋源居中天,權(quán)輿佛法之地”,實為“騰、蘭二神僧開教之緒”。仲華文才后來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成為五臺山名剎佑國寺的開山第一代主持。這篇碑文,應(yīng)是他卓錫白馬寺時所撰。碑文楷書,字體瀟灑工整,豐神秀骨,實為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shù)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書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誰手,遂成一樁懸案。但字體為“趙體”。
前面這座東西對稱的建筑,東側(cè)為新建的鐘樓,鐘樓前有民國時期所建的五間“門頭堂”;西側(cè)為新建的鼓樓,鼓樓前有民國時所建的“云水堂”?!伴T頭堂”、“云水堂”現(xiàn)已辟為佛教法物流通處和旅游接中心。
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靠近東西兩側(cè)圍墻,分別為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長期禪居白馬寺內(nèi)譯經(jīng)傳教,在這里他們共同譯出了中國最早的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他們先后圓寂于白馬寺,就葬于寺內(nèi),現(xiàn)墓前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騰蘭墓”也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為天王殿,是白馬寺內(nèi)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內(nèi)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形象生動有趣,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中,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會對佛門產(chǎn)生一種親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這一座大佛龕,共雕有五十多條姿態(tài)各異的龍,雕工細膩,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藝術(shù)品。
大殿內(nèi)兩側(cè),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托寶塔。按照中國個習慣,一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風凜凜,是一組清代泥塑作品。
這尊面北站像為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著武將裝,立于彌勒像后,正對釋迦牟尼佛,執(zhí)行著維護講經(jīng)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wù),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東西兩側(cè),種植著許多石榴樹。人們說 “五月石榴紅似火”,但在白馬寺卻恰恰相反,因為這里的石榴顏色是白色的。每至農(nóng)歷四五月份,樹上開滿了石榴花,晶瑩潔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東側(cè),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高3.8米,寬1.03米,這方石碑對研究白馬寺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佛殿是寺內(nèi)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里舉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雖經(jīng)后世重修,單仍不失明代建筑風格。
殿內(nèi)正中佛壇之上供奉著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jié)跏趺坐于須彌座上,像高2.4米。
這里的塑像,據(jù)說是他最后一次講經(jīng)說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jīng),他并不講話,叫做“不語說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眾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捻花示眾”。大佛胸口 字符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為“萬”。
釋迦牟尼的左側(cè),為大弟子摩訶珈葉,在這次“不語說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后來被推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崇他為印度傳承的第一代祖師。
右側(cè)站像為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記,被稱為“多聞第一”,中國禪宗又推他為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
珈葉左側(cè)為文殊菩薩,右持經(jīng)書,《般若經(jīng)》,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cè)為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鉤,德行圓滿,功過無邊,以“行愿”著稱。
釋迦牟尼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為“釋迦三圣”,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東西侍立的是兩尊供養(yǎng)天人,手持鮮花,體態(tài)嬌娜,也稱“散花天女”。在大佛講經(jīng)時,供養(yǎng)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一詞由此而來。
大佛殿東南角懸掛的是一口明代大鐘,由太監(jiān)黃錦所鑄,重二千五百斤。據(jù)說白馬寺內(nèi)原來還有一口大鐘,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更深人靜之時,僧人敲擊,鐘聲四野傳響,經(jīng)久不絕,可遠聞數(shù)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這口大鐘一響,遠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陽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也會應(yīng)聲而和,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一響,白馬寺的大鐘也立刻響起來,這就是“馬寺鐘聲”,為“洛陽八大景”之一,也稱“夜半鐘”,是白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為大法鼓。這里的鐘、鼓都是僧人們進行佛事活動時所敲打的樂器。
大佛殿內(nèi)后部,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為觀世音菩薩,由于背對大佛,又稱“倒坐觀音”。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為元代所重建,明、清時重修。殿門外東側(cè)壁間,嵌有宋代重立的《摩騰入漢靈異記》刻石,畢無說它“字體絕類《圣教序》,北宋人書,猶有晉唐風格,良可愛也?!贝丝淌涊d了漢明帝修建齊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內(nèi)天棚上。畫有鮮艷的蓮花圖案;殿中央,這個巨大的木雕貼金雙層佛龕,精雕細刻,金碧輝煌 ,看起來十分壯觀。在上層龕額正中,浮雕著一只大鵬金翅鳥,鳥吻人身。在鵬金翅鳥的兩邊,還各浮雕有三條龍。佛教傳說,大鵬金翅鳥最喜歡吃龍,龍萬般無奈,只好找如來佛“告狀”,如來佛即從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絲,用一根絲覆蓋一條龍。從此,龍受到如來佛的保護,不再擔心受大鵬鳥之害了。如來佛又運用神通,讓供品變化的無限多,用供品代龍,滿足了大鵬金翅鳥的要求,解決了雙方的矛盾,龍、鳥皆大歡喜。佛龕上的圖案,大概就源于這個佛教傳說故事吧。
佛龕內(nèi)的三尊主佛,皆盤雙膝坐于蓮花寶座中,正中為釋迦牟尼,尊稱“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樣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像高2.25米,整個形象給人以無限莊嚴、圣潔、恬靜之感。釋迦左側(cè)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cè)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三尊佛形制、風格大體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對而站的是韋馱、韋力二位“護法神”。
殿內(nèi)兩側(cè)供置十八羅漢,這一組十八羅漢,都是坐像,形態(tài)各異,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間。西側(cè)有一尊羅漢,頭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莊、嫻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則削發(fā)光頂。有些游人就把他們戲稱為十八羅漢一枝花。
大雄寶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都是元代造像,與天王殿的彌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調(diào)入的,為傳世極稀的文物瑰寶,國內(nèi)已非常罕見。其中十八羅漢為國內(nèi)僅存的一套,是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
東西山墻上為木雕千佛壁龕,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韋力天將,為寺內(nèi)現(xiàn)今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內(nèi)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說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時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彌陀佛迎接、引導(dǎo)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狀;左手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右側(cè)為觀音菩薩,左側(cè)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均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間毀于火災(zāi),光緒年間重建,是白馬寺內(nèi)修建最晚,規(guī)模最小的殿。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清涼臺,相傳,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之處;后來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譯經(jīng)傳教,第一本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就是大此譯出的。自東漢以后,歷來均以此為藏經(jīng)之所。清涼臺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譽為白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他把白馬寺內(nèi)的六項重要古跡,題為白馬寺六景,分別是清涼臺、焚經(jīng)臺、齊云臺、以及前面已介紹過的夜半鐘、騰蘭墓和斷文碑。
整個臺上,以毗盧閣為中心,周圍環(huán)繞配殿、僧房和廊廡等,構(gòu)成一個封閉式的院落。毗盧閣是寺內(nèi)最后一重大殿,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頂,殿內(nèi)佛壇上中間主尊為摩訶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意為“大日佛”,象征著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毗盧佛,是佛教中一個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盧佛的左側(cè)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華嚴三圣”均為清代泥塑像。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興盛,于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佛教宗派。這些宗派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為影響,也互為斗爭。自唐武宗滅佛之后,惟有禪宗弘而不衰,成為匯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凈土宗、密宗、律宗結(jié)合得最緊密。作為“釋源”和“祖庭”的白馬寺,對于中佛教的這種歷史現(xiàn)象有明顯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馬寺雖為禪宗寺院,但寺內(nèi)的接引殿及阿彌陀佛主要是凈土宗的內(nèi)容,而毗盧閣及毗盧佛,則又主要是密宗的內(nèi)容。
在清涼臺東西兩側(cè),分別新建有藏經(jīng)閣、法寶閣各一座,供奉著泰國佛教世界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和印度前總理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齊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齊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磚塔,十三層,高約25米。齊云塔外形呈拋物線,造型別致,玲瓏嫵媚。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宋代刻石記載。齊云塔初建于東漢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創(chuàng)建白馬寺的第二年,應(yīng)該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座佛塔?,F(xiàn)存的磚塔,則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洛陽一帶地面現(xiàn)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齊云塔被辟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場。
齊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約20米處,用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發(fā)出“哇哇”的聲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聲。所以當?shù)厝藗髡f,在齊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實這是一種回音現(xiàn)象,它比北京天壇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齊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經(jīng)”始于洛陽;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梵文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jīng)道場是白馬寺內(nèi)的清涼臺;第一相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是在白馬寺譯出的;第一本漢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第一場佛、道之爭發(fā)生于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這十項第一,我們可以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折馬寺能夠穩(wěn)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第6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143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117位用戶收藏,28人推薦!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忱的歡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導(dǎo)游員__,這一路上,不僅有我給大家介紹我們河南各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還有一位性格穩(wěn)重的老大哥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專心開車的李師傅了。他可是我們旅游車隊的金牌司機!各位就盡管敞開心扉,迎接我們河南人民的熱情吧。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當中,哪位對我或李師傅有意見或好的建議,隨時可以提出,我們會以更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來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我預(yù)祝本次旅行能夠在各位的支持下圓滿結(jié)束。
現(xiàn)在我們的車已經(jīng)行駛在連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經(jīng)過上街、鞏義、偃師,大約2個小時到洛陽市的孟津縣下高速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陽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
說話間,我們已經(jīng)進來到了鞏義境內(nèi)。說到鞏義,就不得不提這里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納悶,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為啊,我國著名的北宋時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趙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鞏義,加上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父親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內(nèi),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說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鞏義還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將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親王夫人等皇室宗親陵墓上千座,在鞏義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墓群,成為了當?shù)匾淮舐糜翁厣?。我們所熟知的名臣寇準、包青天包拯、楊家六郎楊延昭都長眠在這里哪!
接下來,我把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陽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顆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佛、道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洛陽密切相關(guān),中國四大發(fā)明與洛陽息息相聯(lián)。周易八卦在此發(fā)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jīng)》,左思的《三都賦》曾經(jīng)使"洛陽紙貴"、許慎作《說文解字》、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張衡發(fā)明地動儀、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司馬光修改《資治通鑒》等等。洛陽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 所謂“九朝”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多的王朝。這一種說法不確切,在中國古代,講究陰陽之說,單數(shù)為陽,“九”為至尊,它是虛數(shù),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個王朝。這種說法又不符合歷史事實,究竟有多少個王朝建都洛陽呢?依據(jù)史實和專家考古發(fā)現(xiàn),認為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算起,先后被作為國都時間長達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也給后人留下了不盡的思想財富和供人憑吊的遺跡舊址。河南第一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shù)寶庫之一,2006年又被國家旅游局首批5a級景區(qū);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北部邙山有東周以來諸皇陵形成的我國最大的古墓葬群,出土了40余萬件珍貴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而我們今天要去游覽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是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xiàn)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風景區(qū),是開展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的最佳場所,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杰作。
好了朋友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的停車場到了。請大家關(guān)好車窗,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我們在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的游覽時間是2個半小時,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a__________,希望2個半小時后各位準時在車上集合,不要遲到。
謝謝!
各位游客朋友們: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位于孟津縣小浪底村,是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特大型省級生態(tài)旅游區(qū)。說起這個小小的村落,還和一個治水名人有關(guān)呢!相傳4000多年前,這里還叫做“丹陽”,大禹治水經(jīng)過此處,同丹陽村村民一同舍小家為大家,終于平息水患,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成小浪底啦。
黃河小浪底景區(qū)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qū)組成,是大黃河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qū)位于黃金旅游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治黃文化,興利除害、福澤人民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為之奮斗不息的歷史縮影。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災(zāi)難。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沖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寬就可以繞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黃河自有史記載以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按照___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治理好黃河。在世紀之交,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真正開辟了黃河安瀾、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紀元。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放蕩不羈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fā)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游景觀。
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杰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傃b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地下發(fā)電廠房,平均年發(fā)電量51億千瓦時,高281米,長1667米的黏土斜心墻堆石壩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群等,小浪底大壩工程創(chuàng)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項全國第一,5項世界第一。同時,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购得娣e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fā)電總?cè)萘靠晒?jié)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旅游者觀賞黃河滄桑巨變的一大景觀。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些工作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實在建造大壩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最終都被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壩下還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泄漏在壩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滲墻,最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墻,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shè)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情況。整體設(shè)計施工又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chuàng)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朋友們,小浪底的建成不僅有效地治理了黃河,還造就了許多優(yōu)美的景色。比如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三峽,就是融小浪底與王屋山和荊紫山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于一體的精華景區(qū)之一。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八里峽位于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回。峽谷景觀獨特,兼具我國山水風光中“南雄北秀”兩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區(qū)即迎來了又一個居“五一”黃金周之后的旅游熱潮――“觀瀑節(jié)”。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調(diào)水調(diào)沙資源,策劃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獨具特色的“旅游節(jié)慶產(chǎn)品”。
調(diào)水調(diào)沙原理就是根據(jù)黃河下游河道的輸沙能力,利用水庫的調(diào)節(jié)庫容,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泄水時間和數(shù)量,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盡量多地 送入大海,沖刷河床,減緩泥沙的淤積。經(jīng)過幾次小浪底水庫跳水調(diào)沙的成功運營,黃河中下游“地上懸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增加了6萬多畝,黃河入海口向渤海推進的1公里。同時,“觀瀑節(jié)”正是盛夏時節(jié),天氣炎熱,酷暑難耐,景區(qū)內(nèi)溫度比景區(qū)外溫度要低10攝氏度左右,可謂是“消夏”的好去處。
好了游客朋友們,黃河小浪底的講解就要到此結(jié)束了。接下來各位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再見!
第7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956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243位用戶收藏,20人推薦!
朋友們:今天我要帶領(lǐng)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里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xù)續(xù)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chuàng)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府正式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fā)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釋源”即佛教之發(fā)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fā)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wù)院又公布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xx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chuàng)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第一次被毀,其后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后又毀建不斷,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是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jīng)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xiàn)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jīng)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guī)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溫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歷史有關(guān)呢?
關(guān)于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jīng)”說。據(jù)在關(guān)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jīng)、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jīng)”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yīng)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jīng)、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wù)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于鴻臚寺之寺”字。再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說到白馬寺,不少游人都會把它和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jīng)”早560多年。
我們眼前的這兩匹石馬,原是宋代太師太保、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優(yōu)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它們遷置于山門前。大家看到的這座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頂部,木質(zhì)匾額上的白馬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個門洞,象征著佛教所說的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磐之門。三個門洞都是用磚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從字體上看此種券石應(yīng)是東漢遺物,是白馬寺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文物。
白馬寺山門內(nèi)西側(cè),有一巨大的半截殘碑,殘高約1.7米,寬1.4米,相傳此碑為宋代翰林學(xué)士、著名文人蘇易簡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長行通寫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幾排寫出來,別具格式,故稱斷文碑”,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山門東側(cè),為元代所遺存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通高3.5米,寬1.15米,碑額洛京白馬寺祖庭記”八字為篆書。此碑立于元代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華嚴名僧仲華文才撰文,內(nèi)有上夢金人,自西飛至,身光煒,以遲旦告所夢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訪至天竺,遇沙門迦攝摩騰、竺法蘭”等句子,碑文稱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并說釋源居中天,權(quán)輿佛法之地”,實為騰、蘭二神僧開教之緒”。仲華文才后來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成為五臺山名剎佑國寺的開山第一代主持。這篇碑文,應(yīng)是他卓錫白馬寺時所撰。碑文楷書,字體瀟灑工整,豐神秀骨,實為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shù)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書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誰手,遂成一樁懸案。但字體為趙體”。
前面這座東西對稱的建筑,東側(cè)為新建的鐘樓,鐘樓前有民國時期所建的五間門頭堂”;西側(cè)為新建的鼓樓,鼓樓前有民國時所建的云水堂”。門頭堂”、云水堂”現(xiàn)已辟為佛教法物流通處和旅游接中心。
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靠近東西兩側(cè)圍墻,分別為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長期禪居白馬寺內(nèi)譯經(jīng)傳教,在這里他們共同譯出了中國最早的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他們先后圓寂于白馬寺,就葬于寺內(nèi),現(xiàn)墓前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騰蘭墓”也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為天王殿,是白馬寺內(nèi)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內(nèi)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形象生動有趣,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中,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會對佛門產(chǎn)生一種親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這一座大佛龕,共雕有五十多條姿態(tài)各異的龍,雕工細膩,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藝術(shù)品。
大殿內(nèi)兩側(cè),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托寶塔。按照中國個習慣,一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風凜凜,是一組清代泥塑作品。
這尊面北站像為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著武將裝,立于彌勒像后,正對釋迦牟尼佛,執(zhí)行著維護講經(jīng)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wù),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東西兩側(cè),種植著許多石榴樹。人們說五月石榴紅似火”,但在白馬寺卻恰恰相反,因為這里的石榴顏色是白色的。每至農(nóng)歷四五月份,樹上開滿了石榴花,晶瑩潔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東側(cè),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高3.8米,寬1.03米,這方石碑對研究白馬寺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佛殿是寺內(nèi)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里舉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雖經(jīng)后世重修,單仍不失明代建筑風格。
殿內(nèi)正中佛壇之上供奉著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jié)跏趺坐于須彌座上,像高2.4米。
這里的塑像,據(jù)說是他最后一次講經(jīng)說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jīng),他并不講話,叫做不語說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眾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捻花示眾”。大佛胸口字符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為萬”。
釋迦牟尼的左側(cè),為大弟子摩訶珈葉,在這次不語說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后來被推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崇他為印度傳承的第一代祖師。
右側(cè)站像為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記,被稱為多聞第一”,中國禪宗又推他為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
第8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075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61位用戶收藏,13人推薦!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F(xiàn)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jù)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jù)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jīng)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xué)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jīng)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shù)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shù)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mào)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chǎn)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wǎng)絡(luò)、航空口岸及海關(guān);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guān)林商貿(mào)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shù)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diào)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chǔ)建設(shè)和內(nèi)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guān)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jīng)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shè)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xiàn)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我的介紹完了,預(yù)祝朋友們今后幾天的洛陽之旅愉快!
第9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943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10分鐘,共有267位用戶收藏,23人推薦!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小x,很榮幸能夠為大家提供這次導(dǎo)游服務(wù),也十分歡迎大家來看望咱們中國人的母親!請大家不要納悶,因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一條河流,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傳承著她特有的基因,那就是我們的膚色——黃皮膚,而她也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著我們的人文祖先。也許有的團友已經(jīng)猜到了,這就是黃河,我們中國人的母親河!而今天的游程,我們也將從母親身邊的這顆明珠洛陽開始了!整個洛陽各位團友可以從這下面這9句話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一城之下皆為寶,在中國西北部地區(qū)有一個城市叫做西安,他是中國地面文物最為豐富的一個城市,而在中國之“中”有另外一個城市洛陽,則是中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城市。早在60萬年以前,洛陽的氣候相當于兩廣地區(qū),雨量豐沛,植被茂密,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好地方。通過近年考古發(fā)現(xiàn)的100多處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距今1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們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繁榮的母系社會氏族,這種繁榮與昌盛一直持續(xù)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的建立。洛陽雄踞黃河中游,地處中華腹地,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南控伏牛,北依太行,洛-伊-廛-澗四條水流蜿蜒城內(nèi),自古“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蓋四方必爭之地”,如此險要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自古就成為“帝王州”從夏的建立到后晉,洛陽成就了13個王朝的興衰,82為帝王的霸業(yè),1529年的輝煌建都史,歷史的迭經(jīng)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完成,多少城池的興盛與落寞,都被洛陽豐富的地下文物所見證,洛陽單就出土的對歷史長河中洛陽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交通-貿(mào)易-天文-歷法-祭祀-樂理-藥理的碑刻墓志就有4000多方,從漢代到民國,歷朝歷代,各個時期的都有,可謂是一部石刻“二十五史”,有人贊嘆,僅這些碑刻墓志,就可以建成一座世界僅有的中國藝術(shù)館。風格別致,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墓博物館和近年來發(fā)掘建立的東周王城車馬坑,更是歷史長河中從世俗到帝王生活的現(xiàn)實寫照。洛陽1520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些也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其余的數(shù)不盡的遺址-古墓-石刻等有待發(fā)掘的文物更是猶如灑落的雨水,與這片土地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使得我們腳下所走的這片土地更為深沉和厚重。
北方地區(qū)向來缺水,但是在這里確有二水出自洛陽城,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第一水就是我們男人們所鐘愛的——酒,“把酒紅塵度歡時,千杯萬盞輪回間”問梟雄,看市井,為男子,誰不對酒有著一種情結(jié),而洛陽地區(qū)的汝陽,正是被人稱為“酒祖”杜康發(fā)跡的地方,甘醇的杜康酒被周王室嘉封為“仙酒”,讓劉伶醉了三年,更讓中外賓客在口中回味著“酒祖”的妙手釀制的“仙酒”,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水,中國人就餐習慣中,“無酒不成席”,與杜康酒相伴的洛陽水席宴更是洛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jù)說當年女皇武則天創(chuàng)立武周王朝,重臣袁天堽算出女皇執(zhí)政,將會在唐-永隆年至唐-神虎年起落24年時間,為了暗示女皇武則天“維政者善”,便命令御廚制成了此宴,這道筵席以武則天的把大喜好:服-禮-韜-欲-藝-文-禪-政,為主題制成8種葷素不同的涼菜,又以四鎮(zhèn)桌,八大件,四掃尾為主題制成16道熱菜,更采用帶子上朝,以“粥”換唐等上菜順序,行云流水一樣的上菜方式,銜接筵席空缺。它不但是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筵席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以其獨特的上菜方式成為豫式菜肴的鰲頭,時至今日,這道筵席配以杜康酒上桌,不僅是洛陽人紅白喜事的重頭戲和洛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隨著洛陽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水席在原有酸辣味殊的基礎(chǔ)上作出了很大的改進,又添加了咸鮮-甜品-清淡等不同口味,不但豐富了洛陽人的飲食口味,也更成為了洛陽人款待來自各地貴賓和游客的首選!
水土,水土,講過了水就要回頭看看洛陽的土了,在洛陽有三土產(chǎn)自邙山頭,第一土就是我們熟知的“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牡丹始于隋,勝于唐,甲天下于宋,縱觀古今花譜,佳麗360多種,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被世人稱為“花中之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對當時賞花勝景的真實寫照,而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記載“洛陽地脈花最宜,尤為牡丹天下奇”更是對洛陽的氣候地質(zhì)的一種贊嘆,洛陽邙山為于黃河岸邊,更是黃土高坡的余脈,土質(zhì)不干不燥,潮濕有度,適宜種植,山上原住居民歷代多以種植牡丹為生,直到現(xiàn)在山上仍有洛陽牡丹園-國花園-中國牡丹基因庫三大牡丹園和多處牡丹苗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牡丹也正以“花開花落隨人意,春去秋來不相關(guān)”的姿態(tài)成為了洛陽的美學(xué)徽章。另一土就是當年曾貴為國禮的唐三彩了!洛陽邙山的南石村盛產(chǎn)高嶺土和瓷土,這是制作陶器和磁器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洛陽人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了唐三彩這種流動的火焰,運用兩步鍛燒,滴采點釉的人為手段結(jié)合自然流動的物理變化和化學(xué)原理,創(chuàng)造出來了唐三彩扣之有甕罄聲,兼具磁的開片和陶的堅實等特點,更使得這種工藝美術(shù)作品成為了居家裝飾的好材料,當年之有皇室才能使用把玩的專用品,現(xiàn)在也進入到了我們平常百姓家。以黃-綠-白為主色調(diào),誕生于唐代的這種工藝品,現(xiàn)在已經(jīng)銷往海外,其中黑色的將軍馬還被英倫友人贊頌為“倫敦黑,黑寶石”,由水火土所凝結(jié)的這件器物正可稱的上是中國人智慧的結(jié)晶!當然,最具民間特色的一土還是-------洛陽鏟,“生于蘇杭,葬于北邙”,在邙山這無“臥牛之地”擁有著數(shù)不清的古墓葬群落,由民間盜墓工具所演變過來的洛陽鏟,不單單是考古者的好工具,更為洛陽發(fā)掘除了大量的古墓葬群落,從而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以收藏古墓葬為主題的古墓博物館,大大小小的鏟子將一個個深埋在地下的歷史展現(xiàn)在世人的眼前,與此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震驚世界的傳奇!
洛陽在河南省的西部,伊洛盆底北緣,自古就有“和山控戴,型勝甲于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以這里為點,以河南為中心,北至白山黑水,南到兩廣海南,西至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要跨越三四個省,若以省會鄭州和洛陽為軸心,北距京津唐,南下珠江三角洲,西入關(guān)中平原,東至寧滬杭等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其直線距離基本上都在1000公里左右,而且隨著全省的高速公路網(wǎng)的開通,洛陽由將會恢復(fù)到當年東至倭國,西至大秦,南達膠趾,北至漠北,絲綢之路國際大都會的顯赫地位,因此又有人說洛陽之地—四方入拱道理均!
五都薈洛是奇觀,指的就是在洛陽偃師到澗河一線的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序列著夏渡斟鄩-商都系亳-漢魏故城-隋唐東都城-東周王城,五大都城遺址,這些遺址展現(xiàn)出了中國從奴隸制王朝向封建帝制過渡的同時,更將中國的城池-園林-城市規(guī)劃藝術(shù)以不同的形態(tài)展示了出來,這是世界考古界的奇跡,其中,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更是將中國有紀年的歷史上推了1200多年!
都城的出現(xiàn)使得洛陽城六和之內(nèi)具靈氣,“天下之中”的洛陽是中華文化的淵源,在漫長的歷史流程中,洛陽一直是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或為中心之一,因此儒學(xué)-佛學(xué)-玄學(xué)-理學(xué)-道家無不與洛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中華文化上的主流,無一不是發(fā)源于洛陽,然后流播四方,傳于后世。自古以來洛陽就又“洛陽富才雄-洛陽出才子-漢魏文章半洛陽”之美譽,蘇秦-賈誼-杜甫-李賀-劉禹錫-程顥-程頤等都是洛陽人,“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李白-白居易及許慎-班固-司馬光等無數(shù)名人學(xué)士在洛陽寫下了千古絕唱或不朽的詩篇《漢書》《三國志》《新唐書》《資治通鑒》《說文解字》《齊民要術(shù)》《九章算術(shù)》《水經(jīng)注》《三都賦》《論衡》,等著名作品均寫于洛陽,并在洛陽問世。還有“河圖洛書”“孔子入周問禮”“洛陽紙貴”等美談佳話也發(fā)生在洛陽,可以說洛陽是靈性的聚集,是中國人思古的幽情,在東西南北上下這六個方位內(nèi)凝聚了中國人最為驕傲的情結(jié)!
中國共有七個著名的古都其中而洛陽則是七大古都排第一,北京、南京、杭州、西安、開封、洛陽、安陽,只有洛陽市是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的重要的歷史人物也都活動在此,因此宋代歷史學(xué)家司馬光說道“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市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曾經(jīng)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2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5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特區(qū);如果你想了解近80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近3000年的中國,就一定要到西安;但是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就一定要到洛陽看看”,由這些贊頌我們可以看到洛陽在這7個古城中位居第一是當之無愧的!
八大八小十六景是洛陽的特色,昔日城郭巍峨,宮闕壯麗,風物優(yōu)美,勝跡如林的洛陽,自唐宋以來,不少文人墨客,衣冠人物,或為之謳歌,作畫,吟詩,賦文或營建別墅,家于洛陽,留連其中,為這里的風物勝跡,留下很多風雅遺事和美麗傳說,其中龍門山色-絕,馬寺鐘聲-奇,金谷春晴-麗,洛浦秋風-涼,天津曉月-明,銅駝暮雨-妙,平泉朝游-勝,邙山晚眺-美,為洛陽八大景,關(guān)林翠柏,午橋碧草,石林雪霽,伊沼荷香,東城桃李,廛壑朱櫻,西園池塘,龍池金魚,為洛陽的八小景,八大八小構(gòu)筑出來了一個美麗的洛陽,也為攬勝探奇者游覽觀光洛陽過程中,提供了助興的一筆!
九朝古都洛陽城,時至今日市區(qū)總面積544平方公里,下轄澗西-西工-洛龍-老城-廛河-吉利六個區(qū),總?cè)丝?30余萬,市區(qū)人口100余萬,從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輝煌的舞臺,成為近代史上中國著名的工業(yè)城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銅加工廠-洛陽浮法玻璃廠-612-613-5408-407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yè)和研究所,工業(yè)的發(fā)展使洛陽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成為了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工業(yè)龍頭城市,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搞活洛陽現(xiàn)在也同時進入了,以深厚的歷史文化為依托的旅游城市,現(xiàn)在的洛陽在市委市政府領(lǐng)導(dǎo)班子的帶領(lǐng)下,正在以建設(shè)“工業(yè)名城,旅游名城”為口號,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乘著西部大開發(fā)的東風,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diào)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市委市政府的這些舉措,大大的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洛陽一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
各位團友!小x對洛陽的介紹就先到這里,在后面的游程中,小x會再為大家做更為詳細地介紹!~
第10篇 洛陽的導(dǎo)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121個字,預(yù)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146位用戶收藏,18人推薦!
朋友們:
今天我要帶領(lǐng)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里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xù)續(xù)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chuàng)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府正式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fā)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釋源”即佛教之發(fā)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fā)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wù)院又公布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__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chuàng)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第一次被毀,其后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后又毀建不斷,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是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jīng)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xiàn)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jīng)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guī)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溫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歷史有關(guān)呢?
關(guān)于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jīng)”說。據(jù)在關(guān)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jīng)、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jīng)”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yīng)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jīng)、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wù)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八隆弊旨丛从邙櫯F寺之 “寺”字。再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